在人人關心食安的時代,花蓮縣再度交出一張亮眼的環境成績單!。
在食安與永續成為全球關鍵議題的今天,花蓮縣再次以具體行動證明,「乾淨農業」不只是理念,更是實踐。檢測結果全面「零污染、無異常」,再次驗證花蓮良好的自然條件與農業管理制度,守護了農地安全,也守護了民眾餐桌上的健康,為在地農民與消費者注入一劑安心強心針。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指出,於112至113年間,針對全縣十大農業重鎮--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鎮、萬榮鄉、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及富里鄉,辦理農地土壤與灌溉水質監測共24點次,涵蓋重要耕作區域與灌溉系統。本(114)年度將持續針對轄內農業區進行滾動式監測,包含土壤中八大重金屬(砷、鉛、鎘、汞、銅、鉻、鋅、鎳)的濃度監控,同步採集灌溉用水進行水質檢測。為強化區域分層風險管理,富里鄉、玉里鎮、壽豐鄉等高農業強度地區被列為優先關注對象,搭配地理資訊分析與歷年資料比對,建構完整監控網絡。
花蓮縣政府也說明,監測不僅著重數值數據,更涵蓋耕作習慣、施肥用藥、灌排系統及周邊潛勢污染源綜合研析。未來將與農政單位攜手合作,擴大推廣低污染、高效率之耕作方式,如生物性農肥應用、水肥管理技術、友善耕作模式等,讓農業更綠、更智慧。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一直是「乾淨農業」的守護者。農地的「環境健康」是農作物品質的第一道保障,持續監測就是對土地的責任、對下一代的承諾。未來也將持續以滾動式策略進行高潛勢區域的定期追蹤,結合友善農耕推廣、農地永續利用及社區共學參與,打造「人安心、地安心、農作物更安心」的在地農業環境,同時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特別著重於第6項「淨水與衛生」及第15項「陸地生態」。
透過「農地健康檢查」制度化推行,花蓮縣正以實際行動將「永續農業」從理念落實至日常。透過專業的環境檢測,縣府不僅保護農地,也強化消費者對在地農產的信賴。這樣的行動,也為「農業轉型」、「產地品牌化」與「淨零碳排」的政策方向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