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環保局

最新消息

發布海洋污染防治及環境教育之最新政策、法規、活動及相關環保新知等資訊。(含本局及水污科)

 

【本局配合萬安40號演習進行緊急應變預演】2017.2.25

        花蓮縣環保局於224日下午2時配合海巡署第六海巡隊、八三岸巡大隊及花蓮港務警察總隊、港務消防隊等單位,於花蓮港進行「萬安40號」演習第一次預演,演練海洋油污染(油輪受創外漏)之緊急應變程序,並將於32日與陸上應變同日進行正式演習,以確保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結合相關單位力量迅速處理,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環境即時通APP」服務再升級 推出英文版】2017.2.22

        環保署「環境即時通APP」繼榮獲2016年地理空間應用卓越獎之後,持續優化服務,提供民眾便捷、即時的環境監測資訊及主動預警訊息。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下載安裝人次已超過28萬、每日尖峰用量最高達2萬,平均每月更達百萬次點擊,顯示環境即時通APP已成為民眾必需之生活應用服務,除白天外出活動必備外,周末將至時,民眾使用度更高。

        環保署表示,依據105年度資料統計,「環境即時通APP」使用者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東北亞、東南亞、美西、西歐及澳紐區域,語系使用英文亦占了服務次數1.5%,英語系使用者數量逐漸上升、超過3,000名,其用量超過17萬次,皆凸顯環境無國界的特性。

        為提升服務品質擴大服務對象,即日起在臺外國人也可使用環保署「環境即時通APP」隨時關注周遭空氣品質,透過空氣品質指標等級,可更容易判斷空氣品質狀況,並依建議採取對應之行動與防護措施。

  環保署進一步指出,由於民間對環境資訊需求遠超過政府部門想像,環保署將持續提升環境品質新價值,導入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及智慧物聯技術,並擴大資料蒐集層面,除布建環境感測器外,也將納入民間微環境即時空氣品質資訊,以利民眾掌握「在地」環境資訊。未來將持續以公眾需求為中心,提供更豐富的適地環境品質與生活資訊,促進公眾參與、隨時隨地關心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運用環境資料的能量。

 

【環保單位總動員,巡查禽流感疫區】2017.2.18

        因應近期爆發禽流感事件爆發,環保署已啟動禽流感防範應變機制,並責請地方環保局加強稽查轄區養禽場周遭任意棄置斃死禽行為,全力協助農政機關防治疫情。為阻絕禽流感疫情蔓延及維護民眾健康,環保署已訂定「106年禽流感防疫巡查計畫」,並請地方環保機關配合「禽流感中央疫情應變中心」宣布,自 1062 17 日起全國家禽禁宰禁運7天之防疫措施,派員加強巡查。

        本次禽流感事件爆發後,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已結合保七總隊第三大隊及各地方環保局,加強巡查禽畜場周遭環境及注意是否有任意棄置斃死禽情形,並適時輔以無人飛行載具進行空中巡查蒐證,以防範可能衍生的環境問題。另為掌握疫情,要求環保稽查人員於現場巡查如有發現大量禽鳥死亡之棄置情形,應立即通報地方動物防疫機關前往處理,並協助確認後續動物屍體銷毀及環境消毒作業等事宜,期望透過環保單位與農政單位的聯手,能遏止疫情蔓延。

        環保署表示,環保單位將與農政單位保持密切聯繫,並由環保署北、中、南三區環境督察大隊及各縣市環保局,加強巡查疫區周圍環境或易遭棄置點等,一方面防範棄置斃死禽情形,一方面若發現即可啟動應變機制。同時也要求各縣市環保機關人員執行相關防疫工作時,應採取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以不接觸斃死禽、不進入確診禽場為原則,發現相關疑似斃死禽(鳥)類時,應立即知會農政及相關機關依法查處,落實橫向聯繫及防疫工作。

        對於不肖禽畜場業者,違法棄置禽類屍體,有可能使防疫作業出現漏洞,致疫情蔓延或散播。環保署表示違法任意丟棄死禽,可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36條貯存、清除或處理方法及設施規定,依第52條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若致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疾病者,依第45條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00萬元以下罰金;違反第41條第1項未取得許可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業務者,依第46條可處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500萬元以下罰金。

        環保署呼籲,養禽業者如有發生家禽異常死亡情形,應立即向動物防疫機關通報,切勿將死禽棄置於河川或野外。也呼籲民眾,若發現違法棄置禽畜情況,請立即聯繫農委會24小時禽流感通報專線0800-761-590或所在地防疫單位進行處置,切勿自行處理。如進入疫區範圍,應配戴外科口罩;如不慎接觸斃死禽,應立即洗手,澈底清潔。環保單位將持續加強稽查養禽場周邊環境暨巡查可能棄置地點,並關注疫情發展,盤點各項應變資源,預為因應。

 

【環保署預告修正「放流水標準」強化水質管制】2017.2.15

        環保署於106210日修正及廢止總計7項放流水標準,特定業別管制標準整併於放流水標準中,並基於提升水體品質、降低農地污染風險,修正氨氮、重金屬、致癌性物質及真色色度等管制項目、限值。

        環保署指出,因科技業、石化業使用之部分原物料為致癌性物質,排放之作業廢水恐危害人體健康,故增訂丙烯腈、N-甲基吡咯烷酮等9項物質,強化污染排放風險之控管。

        為進一步優化水體氨氮排放總量,針對金屬表面處理業或電鍍業之螺絲螺帽製程、製革業之生皮製成成品皮者、廢棄物掩埋場和發電廠等5種事業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訂定氨氮管制項目;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部分,增訂氨氮和總氮管制規定。另針對廢(污)水排入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內之觀光旅館訂定總氮和總磷管制項目,進一步提升保護區之水體水質。

        高色度廢水排入承受水體常導致水體變色影響民眾觀感,對於紙漿製造業、印染整理業加嚴真色色度管制限值,同時增訂自由餘氯管制項目,避免業者因添加過多漂白劑導致水體生物受到危害。

        考量放流水經處理後雖已符合管制標準,但排入之承受水體若屬基流量較小之灌排渠道或其他水路,因重金屬具累積性,恐導致灌溉作物和農地受到重金屬污染。故針對製程運作重金屬且排放水量達一定規模之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化工業、金屬基本工業、金屬表面處理業、電鍍業、印刷電路板製造業等7種事業、科學工業園區、石油化學專業區和其他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加嚴鎘、鉛、總鉻、六價鉻、銅、鋅、鎳、硒和砷等9項重金屬之管制限值,並新增錫管制項目,依排放水量規模區分管制限值;另基於部分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仍有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廠商進駐,新增銦、鎵和鉬管制;此外,參酌美國聯邦環保署針對燃煤蒸汽發電廠加嚴管制規定及水俣病公約管理計畫,對於燃煤發電廠發電機組且產生排煙脫硫廢水進入廢水處理設施者,加嚴汞、砷和硒管制限值。

        為精簡放流水標準及特定業別放流水標準,將前述各項標準整合於「放流水標準」中,以附表方式臚列特定業別管制項目、限值,並同步刪除「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放流水標準」等6項特定業別之管制標準。

        有關本次預告相關資料請參閱環保署新聞專區下載附加檔案(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index.aspx),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index.jsp)下載,歡迎各界於刊登公告次日起60日內提供意見或修正建議給該署作為修法參考(Email: cfteng@epa.gov.tw)。

 

【環保署預計於10664日於全國臨海縣市舉辦世界海洋日相關活動】2017.1.16

環 保署配合本(106)年65日世界地球日及68日世界海洋日,規劃於10664日(星期日)串連全臺19個臨海縣市政府辦理「海底垃圾清除總動 員」活動。活動主題以清除海底垃圾為主,並優先清除嚴重危害海洋生物之海底垃圾(如廢棄漁網、塑膠垃圾等)。相關活動規劃將在籌備工作確定後公布。

 

【環保署回應「阿瑪斯號事件會再重演嗎?」論壇報導】2017.1.14

        今(14)日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楊磊教授在台灣蘋果日報論壇投書「阿瑪斯號事件會再重演嗎?」一文,環保署說明回應如下:

       
海洋污染防治法自民國89年公布施行以來,政府機關累積相當的海難肇致的船舶污染事件之處理經驗,並參考國際之慣例依照處理流程進行各項應變工作。政府各 部會及地方政府即依行政院核定之「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之應變機制,落實權責分工進行處置。惟每次海污事件發生的情形與面對的挑戰都不同,政府機 關必須依據當時的狀況來決策應變作為,以去年發生澎湖耘海輪、新北市石門德翔臺北輪、西子灣4艘大型漁船擱淺、金門港泰台州號及新北深澳港中油康運輪等大 型船舶擱淺甚至造成油污染事件,均在相關單位及地方政府通力合作下,一次又一次的妥處,維護我國海域環境。

       
環保署經過歷次事故的綜合檢討研析,因應外海海況、海岸特性及發生事故的風險,及我國海岸線長度、環境特性豐富多樣,採取「輕裝在前、重裝在後、分散配 置、逐級動員」的運作方式,同時也規劃了本島北、中、南、東區與離島區等五個區域應變聯防機制,如果海洋油污染的規模已經超過應變縣市或是部會主政機關現 有的應變清除能力,環保署會協調事故區域內或跨區的相關應變機關,立即動員適當的設備器材支援。另外環保署也逐年編列預算補助各縣市環保局及海洋局,視轄 內應變需求購置其轄內所需的設備器材,同時每年度辦理地方政府海洋污染防治現地考核作業,以確保地方政府之應變資材妥善操作維護。至於文中提及地方政府人 員設備採購之問題及建議,環保署除持續透過國內外實務訓練課程及檢討會議提升海污應變人員的專業知能外,未來將研議制訂符合國際規範及應變實務需求的採購 共同供應契約之可行性,以杜絕廠商的削價競爭,提升採購品質。

       
鑑於海上應變及除污作業難度遠高於陸上,需要結合政府部門、民間專業應變團隊、專家學者等各方面具備專業知識或技能的團隊共同投入。為提升相關人員的專 業,環保署每年均會辦理海洋油及海運化學物質污染緊急應變作業相關訓練及研習,近年來每年也邀集相關部會及中油台塑等民間業者遠赴法國與水域意外污染事故 研究調查中心(Centre of Documentation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tion on Accidental Water Pollution, CEDRE)參加海域油及海運化學品污染應變人力養成訓練,該機構是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海洋油污染應變許練機構,參訓人員也都取得訓練合格證書,以儲備我 國海洋污染應變之專業人力,並無海洋油污染處理應變培訓流於應付而不切實際的情形。另外本署也同時依據國內以往溢油案例與處理經驗,配合外海及各類海岸特 性及環境敏感區位調查工作,要求各縣市製作溢油應變風險地圖,且依據溢油風險因素,逐年編列預算購置適當的各類型海洋油污染應變設備器材,前置儲運在溢油 高風險點備變;同時亦已完成海洋油污染應變處理步驟與應變方式、應變專業處理流程整合納入「海洋污染防治管理系統」,成為各級政府機關執行污染應變處理的 專家決策輔助管理依據。

       
除了提升政府單位的應變量能外,依據海洋污染防治法規定,在發生海污事件時,各級主管機關可立即要求如中油、台塑等國內油輸送業者或其他海洋相關事業,提 供污染處理設備、專業技術人員協助處理,所需費用由海洋污染行為人負擔。亦即,國內政府主管機關在處理海洋油污染事件可依需求彈性調用民間油污染應變處理 能量。

       
去年多起大型船舶擱淺造成的油污染事件,幸賴前已建立的溢油應變機制,相關部會據此努力合作應變,使得污染事件均在短期間內得以處理完成,對於海洋環境保 護工作助益甚大。環保署表示,對於各界及專家學者提供的建言都會非常的重視。然而發生船舶擱淺導致海洋油污染事件的因素很多,除了預為備置足夠的專業除污 人力及設備器材之外,如何從源頭做好管理,減少船舶擱淺事件更是首要之務。在德翔臺北輪擱淺事件後,行政院也要求各部會積極檢討,對於海難船舶遇險導致的 海洋污染事件,為統一事權,有效調度海事救難能量,發揮救災最大量能,海難災害導致之海洋污染事件,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召集機關由海事航港主管機關辦理。並 為明確應變作為及權責分工,行政院已於今(106)13日核定修正「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作為後續應變機制之依循。

       
在面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之際,海洋油污染議題面對的挑戰越來越險峻。唯有在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做好準備,以審慎務實的態度面對,才能隨時接 受海洋污染的挑戰。

 

【環保局辦理花蓮縣海洋環境團體與志工交流會】2017.3.23

 

為建立一個跨團體的溝通平台,以整合公部門、海洋環境團體,以及相關志工團體之想法、觀念,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特於106323日上午9時,於環境永續教育中心舉辦106年度海洋環境團體與志工交流會。

會議邀集海洋事務相關單位、環保志工與環境保護團體。環保局副局長饒瑞玲於致詞中表示,花蓮縣境海岸線綿長,達一百二十餘公里,且瀕臨廣大的西太平洋,地理、海洋環境變化多端。再加上海岸外黑潮海流的通過,構成獨特的海岸及海洋性質,由於花蓮的發展與海洋密不可分,更有必要提升民眾對海洋環境保護的觀念,而海洋環境教育亦是本年度環境教育推動重點項目。依據過去十年的淨灘數據顯示,花蓮地區的海洋廢棄物以生活垃圾與遊憩行為產生的垃圾為主,佔總數七成以上,其中又以外帶飲料免洗餐具及塑膠容器類為最大宗,如何貫徹「減塑」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本次會議邀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及環境資訊協會講師,說明花蓮縣海洋廢棄物現況,以及廢棄物監測經驗分享。環保局也對於本年度執行海洋環境污染防治,與環境教育課程的籌辦過程與目標進行說明,同時為達到源頭減量,組織環保艦隊期能提升資源回收成效。最後由全體與會者進行經驗與意見之研討交流,探討如何做好源頭管制減少海洋廢棄物,並就64日全國同步辦理之世界海洋日活動進行討論。饒副局長綜合各單位團體意見中許多新的宣導想法,並達成環境維護的根本應從基本環境教育紮根的共識。宣示加強各單位橫向整合,以及跨單位的通力合作,來統合行政單位權責,共同做好海洋環境的保護工作。

 

【環保局響應世界地球日淨灘活動】2017.4.22

 

花蓮縣環保局為響應世界地球日及倡導環境保護觀念,(22)日上午於七星潭賞星廣場舉辦淨灘活動,吸引近2500位民眾熱情參與,由縣長帶頭與花蓮鄉親共同手牽手宣誓守護海洋,並捲起衣袖撿拾垃圾,淨灘範圍長達2.3公里,為近年規模最大之淨灘活動。

由於花蓮海岸縣長度冠於本島,海岸線的清潔維持,更仰賴全民的共同參與,因此也利用本次淨灘活動,表揚海岸認養績優單位,包括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空軍401戰術混合聯隊、東部地區巡防局第八三岸巡大隊、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水泥公司花蓮廠、和平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遠雄海洋公園、救國團花蓮縣真善美聯誼會、蓮縣志願服務協會、七星潭社區環保志工隊、吉安鄉環境保護發展協會及吉安鄉仁里社區發展協會。

為改善以往淨灘活動過度使用塑膠垃圾袋的後遺症,此次由環保局發給民眾回收再利用之米袋、肥料袋等,同時首次設置垃圾分類區,邀集本縣水環境巡守隊百餘名志工,將所撿拾之廢棄物比照國際淨灘分類方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簡稱ICC)進行分類,環保局局長饒忠表示,進行細緻的ICC分類雖然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有助於瞭解主要污染來源為何,以進行後續源頭管制。

總計此次淨灘活動共清出233.5公斤垃圾(不含自然物如:漂流木),環保局初步分析,以菸蒂總數達3,010個為最多,保麗龍碎片655件次之,塑膠袋444只、免洗餐具244個,塑膠飲料瓶及寶特瓶也有240支,顯見抽菸行為、生活垃圾與遊憩行為仍為此區主要垃圾來源。此外亦有為數不少之魚網等漁業用具,判斷與七星潭為垂釣熱點及定置漁場設置有關。儘管可分解之物質如漂流木不在本次垃圾量計算之中,但現場撿拾26顆椰子殼,顯示仍有遊憩民眾購買飲用後隨意棄置,公德心仍有待加強。環保局表示,未來大型淨灘都會進行海洋廢棄物分類、分析,找出應加強宣導之對象,期能重現太平洋左岸美麗風光。

 

【環保局與黑潮文教基金會辦理花蓮溪出海口淨灘活動】2017.5.27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及倡導環境保護觀念,花蓮縣環保局(27)日上午於十時,與黑潮文教基金會合作,於花蓮溪出海口辦理一場次淨灘活動,共吸引約30位民眾報名參加

花蓮溪出海口為國家重要天然溼地,候鳥過境期間,也是賞鳥人士熱門景點。此次淨灘活動,共有30位熱心民眾參與。有別於以往淨灘活動,環保局表示,這次是採用系統化調查方式,劃定調查樣區,調查區內人造廢棄物,並以ICC方法進行分類。此次調查樣區長100m,寬5公尺,清除量排名第一的是寶特瓶,有41支,寶特瓶也是海漂垃圾主要組成份子。排行第二的是釣魚用具,有39件,花蓮溪出海口手叉網社區為阿美族人以傳統漁法捕捉鰻苗及吻仔魚,且該地區亦為熱門釣點,故使漁業用具成為廢棄物大宗。

淨灘後的ICC分類雖然廢時廢力,但黑潮文教基金會的夥伴呂允中專員指出,透過仔細的分析,更能幫助我們了解廢棄物的種類分佈,易於評估垃圾來源,進而作為未來源頭管制策略依據,而在同一個出海口,樣區的選擇位置會直接影響所撿拾廢棄物種類。

活動在中午12:30圓滿完成,天空也開始飄起小雨,期待下次相遇時,這個充滿故事性的出海口變得更美麗。

 

微風細雨中熱情不減民眾共同清淨花蓮漁港2017.6.18

當今年度第二道梅雨鋒面報到之際,618日星期天的上午,環保局與黑潮文教基金會仍在細雨中合作辦理花蓮漁港淨港活動。原本以為來的人數會比網路報名數少很多,想不到仍有近四十名包含宜昌國小師生在內的熱心民眾共襄盛舉,民眾穿著雨衣,有的自備網具、手套,他們不為宣導品、餐盒而來,純粹是一份希望海洋更潔淨的初心而來。

集合後黑潮解說員說明工作任務,本局也介紹本年度海洋污染防治計畫工作重點,再由宜昌國小四位天真的小朋友朗誦對海洋污染防治的讚詩揭開序幕,因參與民眾數多,共分為七組進行垃圾打撈及ICC紀錄表填寫。鋒面過境的漁港,除了熟悉的寶特瓶、食物包裝袋、保麗龍之外,更多了許多隨水流入港的枯枝。

民眾仔細將人造廢棄物撈起登記,並依是否可回收予以分類,小朋友興緻勃勃地辨識每一件完整或殘缺的垃圾,分析其可能是什麼人為活動所產生。大人對於港區漂流垃圾量如此之大則顯見無奈又氣憤。這時有小朋友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呼—有死魚耶!原來是一隻漲得像籃球一般大的刺河豚,黑潮解說員向民眾介紹,河豚是港灣內常見魚種,但像漲得這麼大的河豚卻不常見,這也算是參與活動的意外收穫吧!

經過近四十分鐘的打撈,各組所分得的二只透明垃圾袋幾乎都已盛滿,漁會人員則說明港區垃圾處理方式及所面臨的困難點,參與民眾咸認為民眾的道德觀念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此次活動有數位熱心民眾也參與了527日的花蓮溪出海口淨灘活動,在細雨中讓人看到本縣在環境保育之路上的希望,儘管離目的地仍有一段很長遠的路要走。

 

花蓮縣環保艦隊正式成軍啟航2017.7.22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於722日在花蓮港6號碼頭辦理「環保艦隊成軍典禮暨海底垃圾清除總動員活動」,共計360餘人參與。

是項活動由環保局長饒忠主持,活動首先由海洋環境資源中心之一的北濱國小烏克麗麗演出揭開序幕,環保艦隊則是在東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南投艦」率領轄區內漁船、賞鯨船進行成軍授旗儀式,隨後針對本年度參與淨海活動單位包含東部地區巡防局第一二海岸巡防總隊、海洋巡防總局東部地區機動海巡隊、海洋巡防總局第六海巡隊、花蓮區漁會等四單位進行表揚,並以「你我救海洋、花蓮動起來」為本次活動口號,於啟航鳴笛聲中,由五艘漁船緩緩駛離象徵環保艦隊正式啟航。

除了成軍活動外,本次活動亦對甫成軍之三支水環境巡守隊進行授旗,同時頒發感謝狀予既有之水環境巡守隊,同時透過本場次活動,以海洋環境教育為主軸的北濱國小,向民眾說明目前籌劃中海洋音樂劇「媽媽海」的構想,向各界募資,並由台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公益信託基金率先捐款2萬元,期能帶動民眾正視海洋保育的觀念。活動壓軸大戲則是以本年度表演「無塑海洋」主題獲獎的花蓮縣環教大使團隊演出戲劇「海龍王的詔書」,幽默的表達手法加深了民眾對海洋污染現況的認知。活動在海洋巡防總局第六海巡隊潛水人員進行船潛示範達到另一高潮,港區潛水有其困難度及危險性,透過解說民眾可了解本年度進行海底垃圾調查清除的初步成果,也一窺潛水作業之安全須知。本日淨海活動分別於花蓮港及七星潭二地舉行,共有25位潛水人員投入淨海行列。

此次活動另邀請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海洋公園等單位設攤宣導,參與民眾體驗背氣瓶在身上的重量,感受清除海洋廢棄物的困難度。透過微淨灘了解塑膠微粒污染無所不在,海洋環境保育工作刻不容緩。活動當日東部地區機動海巡隊更開放南投艦提供導覽解說,讓民眾覺得不虛此行。

環保局局長饒忠表示,海洋垃圾多源自於陸地,另有一部份來自漁業及海上活動,為減少海上作業造成之海洋廢棄物,配合環保署環保艦隊籌組政策,對花蓮港區停泊之漁船、賞鯨船、公務船等船隻進行召募,目前已有56艘船舶加入,參與環保艦隊之船隻將力行垃圾不落海政策,將作業期間廢棄物帶回港區,未來則希望能深化艦隊的功能,進行近海垃圾分布調查。為擴大宣傳成效,此活動為全國連線辦理,並於網路直播,期能使民眾正視此一課題。本年度為環保局首度執行淨海工作,儘管初步成果顯示花蓮幾處風景區,海底並無大量垃圾積聚情形,但海底垃圾的清除極具危險性及困難性,透過影片拍攝,可以作為未來海洋環境教育素材,讓民眾了解海洋環境保育刻不容緩。

為配合此次活動主旨,本日活動特別嚴守廢棄物減量原則,包含不發送一次性的瓶裝水,僅提供桶裝水供民眾裝盛,餐點亦以紙袋包裝,雖有其不便性,但為了海洋環境的永續發展,帶領民眾身體力行實為每一環保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

 

台客淨灘一條心 守護七星潭更有力2017.8.22

820號於七星潭舉辦一場由台客劇場主辦,花蓮縣海洋生態保育協會協辦的淨灘活動。

這是台客劇場環島淨灘的第一站—花蓮,首場就號招了將近200位的民眾一同參與。

除了常見的寶特瓶、塑膠袋,這種螢光魚標的包裝袋更容易在七星潭的海灘上找到,因為這裡有許多的夜釣客,他們使用後會將袋子丟棄在岸上,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在七星潭才有很大的機會看到—磨石器。

活動結束後仍有許多的人自願留下來幫忙,將垃圾做仔細的分類,每個人臉上的表情沒有露出一絲的疲倦,反而是享受在大家共同努力把海灘變乾淨後的成果。

 

環保局完成本年度海底垃圾調查工作2017.9.20

曾經大海代表無限的污染包容能力,直到近年來幾部紀錄片的拍攝,讓人們逐漸重視海洋垃圾帶給環境影響及生態衝擊,甚至開始研究如何防制或清理海洋垃圾方法。Algalita海洋研究基金會的創始人查理斯·摩爾船長,藉由紀錄片-「被塑膠充斥的海洋」,講述大海面臨的日益嚴重的塑膠碎片污染問題。攝影師克里斯.喬登則與團隊遠赴中途島,拍攝「信天翁的中途島悲劇」紀錄片,主要探討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其中有把塑膠微粒當作食物的小魚,也有中途島信天翁幼鳥被塑膠垃圾害死的相關紀錄。北太平洋的「塑膠濃湯(plastic soup)」,更喚醒我們應重視海洋垃圾潛在危機,避免生態浩劫造成無可挽回的結局。

臺灣四周環海,而海漂垃圾資訊有限,故希望藉由海底垃圾調查了解海洋垃圾主要組成,在得知污染來源後,針對垃圾源頭提出有效之管理措施,找出海洋垃圾源頭減量之理想方法,才能永續經營海洋生態環境,留給下一代乾淨的未來。本年度,花蓮縣環保局配合環保署政策,以人工潛水方式進行海底垃圾調查及清除作業,由於潛水作業安全性需考量海域地理環境及近岸流特性,以七星潭海岸兩處潛點,及石梯坪海岸為調查地點,其中七星潭和昇會館下方的標中潛點為觀光客較多之處所,而標尾潛點鄰近環保公園,是否受垃圾掩埋場影響是調查重點,石梯坪海域具備珊瑚礁地形且遊客、釣客多,透過調查可了解其對海洋環境影響。綜合今年四季之海底調查結果,顯示最大宗之垃圾來源為漁業及休閒釣魚廢棄物,且呈現石梯坪垃圾數量最多,而七星潭標尾區域之垃圾數量及種類則是較標中來得多。

為了解陸源性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環保局亦同時進行美崙溪、吉安溪、花蓮溪、立霧溪及秀姑巒溪,五條河川出海口每季一次之垃圾現況調查,主要目標在於了解本縣主要河川所挾帶之廢棄物,推估其來源為何,再依調查所呈現之污染嚴重程度及起源,作為未來防治河川沿線廢棄物污染海洋之策略參考。綜合三季之調查結果,美崙溪與吉安溪可發現較多的飲料杯、免洗餐具;立霧溪因流域人口較少,海洋廢棄物主要來源為出海口漁業活動。花蓮溪出海口為本縣重要漁場,漁業活動產之玻璃瓶罐(提神飲料)特別多;秀姑巒溪受上游農業行為農藥罐、泛舟活動廢棄物如寶特瓶影響最大。

此外,為減少漁業活動所產生之海洋垃圾,本年度也配合環保署環保艦隊籌組政策,對花蓮港區停泊之漁船、賞鯨船及公務船等船隻進行召募,目前已有56艘船舶加入,參與環保艦隊之船隻將力行垃圾不落海政策,將作業期間廢棄物帶回港區,未來則希望能深化艦隊的功能,一同進行近海垃圾分布調查。綜合上述各項年度調查成果,環保局都將作成影像紀錄,作為未來環境教育宣導之用,期能讓更多人共同加入認識海洋進而保護海洋的行列。

 

環保局赴沖繩拍攝微電影2017.10.15

臺灣遊子在異國看到泡麵、珍珠奶茶,思鄉之情頓時湧現,然而,若是在異鄉撿到來自臺灣的寶特瓶垃圾,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花蓮縣環保局製作海洋污染防治影片,將視角擴展到鄰近的沖繩,由婚後移居當地的臺灣女性觀點,在沖繩海灘發現來自臺灣和境外的垃圾,舖陳海洋廢棄物是全球議題。

擔綱影片的女主角閃耀華,近幾年因從事翻譯和導遊工作,多次於沖繩縣政府舉辦的「臺日海洋廢棄物會議」負責臺灣山席代表的現場口譯。今年二月舉辦會議時,結識花蓮縣環保局副局長饒瑞玲,雙方就海廢交換意見,種下製作影片的契機。

饒瑞玲表示,環保局今年度本來就有製作海洋教育影片的計畫,二月時到沖繩實地參與當地海廢清理作業,深刻感受海廢無國界的震撼,印象中雪白的珊瑚礁海岸堆滿漂流木、廢棄漁具、寶特瓶等各式垃圾。因此,期望透過閃耀華在沖繩的觀察為影片故事主軸,共同反思人類微小行為對地球環境的無限影響。

此次取景是透過沖繩縣政府的委外環境顧問公司協助,前往容易堆積境外海廢的座間味島實地拍攝,並提供沖繩縣政府長期海岸監測的數據作參考。以座間味島而言,數量最多的海漂垃圾屬漁業用的浮球,又以中國的數量為最,佔所有浮球的60%,臺灣約2%,韓國5%,日本11%,其他不明的逾20%

藉由漁業浮球的顏色可分辨所屬地區,中國浮球為黑色,因此當外景組來到座間味易有境外海廢的沙灘,遍佈的黑色球體宛如動畫出現的炸彈,怵目驚心。現場不乏各式寶特瓶,當地環境顧問公司累積淨灘與垃圾分析經驗,即使沒有外包裝,憑藉寶特瓶外形也能判斷生產國,例如黑色瓶蓋的就是臺灣消費者熟悉的「竹炭水」,沖繩並沒有這類商品。

花蓮縣環保局因會議與閃耀華的結識,進而促成這部海洋教育影片,沖繩方面相當訝異,卻也對臺灣地方政府能有不同的觀點給予肯定。饒瑞玲表示,期望小人物親身經歷的故事,能帶給觀眾省思與行動力,共同守護海洋環境。

 

第二次海洋環境團體與志工交流會2017.10.15

為建立一個跨團體的溝通平台,以整合公部門、海洋環境團體,以及相關志工團體之想法、觀念,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特於1061106日下午2時,於環境永續教育中心舉辦106年度第二次海洋環境團體與志工交流會。

會議邀集海洋事務相關單位、環保志工與環境保護團體。環保局副局長饒瑞玲於致詞中表示,花蓮縣境海岸線綿長,達一百二十餘公里,且瀕臨廣大的西太平洋,地理、海洋環境變化多端。再加上海岸外黑潮海流的通過,構成獨特的海岸及海洋性質,由於花蓮的發展與海洋密不可分,更有必要提升民眾對海洋環境保護的觀念,而海洋環境教育亦是本年度環境教育推動重點項目。

此次交流會主要目的之一是向相關單位公布本年度針對七星潭、石梯坪共三定點之海底垃圾調查成果,顯示漁業廢棄物為最大宗。另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講師說明,本年度五場次海洋污染防治宣導活動推動成果,以及環境教育偶劇編制歷程;此外,此次交流會還邀請本年度成立之靜浦Cepo’水環境巡守隊成員,分享在秀姑巒溪推動淨灘作業之心得及成果,以作為各單位推動海洋保育工作之參考。

饒副局長綜合各單位團體意見中許多新的宣導想法,並達成環境維護的根本應從基本環境教育紮根的共識。尤其針對漁業及釣客所帶來的垃圾,應作為未來宣導重點,日後仍需加強各單位橫向整合工作,以統合行政單位權責,共同做好海洋環境的保護工作。